鄭南榕基金會《課堂內外的人權教育》台南場座談會心得 
杜孝甫(自由工作者)

 

日前參加了鄭南榕基金會所舉辦的《課堂內外的人權教育》台南場座談會,從《綠島的一天》記錄片播放、高雄港和國小劉育豪老師的教案分享,到執行長與現場學員的意見交流與分享,著實獲益良多。

執行長在介紹《青島東路三號》時,曾經提到顏世鴻醫師的政治立場,以及在出版過程中,基金會曾遭到外界的種種質疑,其中最讓我感觸良多的是「既然有坊間隨處可見台獨/統一的著述,那為什麼沒有中間的模糊地帶?缺少了這塊,就無法呈現出歷史的原貌。」

不管是二戰末期,台灣日本兵所產生的國族認同窘境;台灣知識份子在遊走兩岸後,也可能在思想上發生的鉅變(親中/台獨),如果沒有陳志和《赤陽》、陳若曦《尹縣長》、侯孝賢《好男好女》之類的文學、影像作品,我們無從得知那段動盪不已的大歷史下人物的小故事,只能被迫接受體制內所灌輸的思想。龍應台《大江大海1949》出版之後,我一度以為她寫的故事就是時代的全貌,但是繼續拜讀李敖《大江大海騙了你》、齊邦媛《巨流河》、瞿筱葳《留味行》、蕭菊貞《銀簪子》後,才知道每一本書都有其主觀的敘事角度。

我是眷村出生的芋頭蕃薯,《幌馬車之歌》、《超級大國民》開啟我對228事件以及白色恐怖的好奇,當我試著去閱讀更多的資料,自然對長年以來國民黨透過教育制度所灌輸的觀念採取保留的態度。後來,我在出版社任職,曾接觸國中社會科教科書的編輯事務,相較於以往,主筆者要以有限的字數內描述歷史事件更有其困難度,很容易流於以管窺豹,更別說審查的過程中,國編館的審委也都有自己的史觀和堅持,我們或許不能期待一本詳盡無暇的歷史課本,但是課外大量閱讀絕對能開拓視野。


課堂上,有學員陳述《綠島的一天》是否對於政治犯當年在火燒島的遭遇有過於輕描淡寫之嫌,但是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,我的眼睛一度濕濕的,導演看似輕描淡寫的訪談,卻也忠實呈現出遊客、當地居民與政治犯對火燒島的實際觀感。在生活條件相對惡劣的環境下,火燒島上的居民與新生營的犯人在日常生活中發展出微妙的關係,從演歌仔戲、舞龍舞獅、看診、作物種植、課外補習到硬體建設,那種相知相惜是身在本島的我們所難以想像的。每支紀錄片都有導演自己的觀點,如果觀眾覺得片中所呈現的略有不足或是偏頗,與其流於言語批判,不妨主動尋找更多的資料加以對照。

中華兒童叢書曾經有一本講述「人權」的小書,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天使自雲端垂降「基本人權」的插圖,既然基本人權是上天賦予的,就沒有一個政治體可以任意剝奪,若是被剝奪,人民自然得爭取回來,切莫讓自己的權利睡著了。我們要讓自由的種子再次萌芽,未來定是錦繡一片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ylonhumanrigh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